所在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本地要闻 >

基层亮点(第二期)

来源:湛江日报 发布时间:2023-02-02 22:32

吴川市:亮剑”诬告陷害  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热情

“感谢你们查清了事实为我正了名,今后我将加倍努力、履职尽责,请组织放心!”近日,吴川市一干部紧紧地握住纪检监察干部的手感激道。

  近年来,吴川市出现个别人员诬告陷害举报等问题,给被诬告的干部造成了极大压力,甚至导致被诬告干部不敢干事、怕得罪人。针对此类问题,吴川市纪委监委秉承“为敢于担当者担当”的理念,深挖不实举报“病灶”,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,推动制度约束、惩治震慑和提高觉悟一体发力,有力保障党员干部合法权益,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、勇于开拓、尽责担当的积极性,牢牢守住风清气正的源头活水。

  为狠刹诽谤诬告歪风,吴川市纪委监委对近年来的不实举报进行“清仓起底”,多举措加大不实举报的甄别、调研和分析力度,严查诬告陷害行为背后的腐败问题。同时,协助吴川市委在湛江县(市、区)层面率先出台《吴川市严肃查处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工作方案(试行)》,明确八类重点查处的诬告陷害情形、错报误报检举失实和诬告陷害区别对待、启动程序以及依据等方面内容,推动打击诬告行为、查处问责程序和澄清正名措施规范化、精准化、具体化,积极构建与组织、政法、公安、检察、法院、审计、信访和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常态化联动协调机制,同向发力,持续释放对搞歪门邪道、诬告陷害者严惩不贷,对一心为公、担当作为者鼓劲支持的强烈信号。

  据悉,吴川市纪委监委日前已对一名诬告陷害他人的党员干部给予处分,检察机关依法对涉嫌诬告陷害罪的一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,对诬告者形成强大震慑。

  “打击诬告陷害行为,有利于树立扶正祛邪、激浊扬清的政治导向,为干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。”吴川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。下一步,吴川市纪委监委将继续精准监督执纪,审慎从严、不枉不纵,积极稳妥做好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,持续净化政治生态,为推动廉洁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保障。


遂溪县:系统施治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

立足职责定位,遂溪县纪委监委把强化信访监督作为健全监督体系的重要抓手,积极发挥信访问题导向作用,坚持群众问题聚焦到哪里,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,聚焦难点堵点,扎实做好信访工作,助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。2022年遂溪县纪委监委接受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60.23%,减存遏增效果显著。

搭好干部群众“连心桥”

用心用情纾难解困

信访工作一头牵着党心,一头连着民心。遂溪县纪委监委将解决好群众“急难愁盼”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推动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。实行领导包案制,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定期接访、主动约访、带案下访,找准案件疑难症结,做到因案施策、精准施治。定期研判信访工作形势,形成上下联动、部门配合、齐抓共管的治理效果。深化重复举报的治理,聚焦多发地区及重点人群,筛选出典型的重复举报件建立台账,充分了解诉求,耐心解释引导。

抓好信访办理“窗口期”

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

严格流程管控,做实信访件的把关、分流、化解,形成了规范化、标准化的处置程序。严把受理“入口关”,对信访举报认真审阅,确保线索不遗漏,充分发挥集体分析研判机制作用,精准研判,区分好业务范围内外事项,精准剔除无实质内容件,努力做到“去伪存真”。线索办理环节,做到事实不查清不放过,问题不解决不放过。同时高效督办,确保问题线索不积压,采取“周提醒”“月通报”方式,对办信情况进行督办通报,持续传导办信压力,缩短办理周期。办结后,采取电话、面谈等多种形式向实名举报人反馈,及时对账销号,做到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,努力变“信访”为“信任”。

用好信访分析“晴雨表”

助力基层精准监督

遂溪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,对重要岗位、重要部门、重点领域的信访举报开展综合分析,聚焦突出问题,挖掘举报背后的原因,为源头治理提供有力支撑。针对信访举报农村社区干部的问题集中在经济类、农村土地类,为破解农村基层监督力量不足的难题,树立良好基层党组织的形象,遂溪县纪委监委大力推进基层智慧云平台建设,按“好中差”档次选取四个镇进行试点,对推进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、难点进行全面梳理,对农村集体“三资”全面盘点,借助信息化手段改进监督方式,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。

当好权力行使“监督哨”

做好信访举报“后半篇文章”

立足监督再监督的职能,为县委履行主体责任、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当好参谋助手。针对全县信访举报三成集中在乡科级这现象,加强日常监督,对“关键少数”这一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。对于信访举报中发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,结合当前监督执纪工作中发现的违纪问题线索以及查实的案件,深入剖析基层党组织在落实“两个责任”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,精准运用廉政谈话、纪检监察建议书,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,督促职能部门及时整改、堵塞制度漏洞,做到基层治理和行业治理齐头并进,促进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。(林小军、李亚强、湛纪宣)